OBD三次不过就报废? 官方紧急辟谣, 老车主为何仍心慌?

  • 2025-07-24 22:32:39
  • 618

近日,一则“OBD检测三次不合格将强制报废”的消息在各大平台疯传,引发车主集体焦虑。自媒体博主宣称“2024年车检史上最严”、“十年老车可能直接报废”,甚至称“收音机故障都影响年检”。然而央视记者实地探访北京检测场发现,现场秩序井然,车主纷纷表示:“今年检测和往年没区别。”

真相究竟如何?官方已火速辟谣:

1.OBD检测并非新政:2019年11月就已全国实施,2024年未出台新规;

2.三次不过就报废系误读:实际标准是“连续三个检验周期未通过年检”才强制报废,而检验周期因车龄不同跨度可达数年(新车十年内仅检2次,十年以上每年1次);

3.无关零部件不影响结果:OBD仅监控排放相关装置,收音机、空调故障根本不会触发报警。

辟谣背后,老车主的焦虑从何而来?

尽管官方数据表明燃油车OBD检测通过率超90%,但仍有两大隐忧刺痛车主神经:

维修成本黑洞

OBD故障码可能指向三元催化器、氧传感器等昂贵部件,维修费用动辄数千元。有车主诉苦:“故障灯反复亮,修了三次才过关,检测费加维修费够买半辆车!”

信息不对称的恐慌

“检验周期”与“检测次数”被偷换概念,让车主误以为三次修不好就立刻报废。实际上,法规允许反复维修复检,无次数限制。

OBD风暴背后的深层博弈

这场风波折射出环保与用车权益的拉锯战。随着2019年OBD检测全面落地,尾气监管真正实现动态化——系统实时监控排放装置,故障车无处遁形。而严打OBD作弊器等监管举措,更被误读为“淘汰老车的信号”。

专家直言:OBD检测的核心是“以修代废”。我国借鉴欧美I/M制度(检测-维修闭环),旨在筛选高污染车辆强制维修,而非简单淘汰。只要故障修复,老车仍可合法上路。

老车主的求生指南

面对OBD检测,三步化解危机:

预检自查:年检前用诊断仪读取故障码,针对性维修;

慎选维修点:4S店或正规厂更新系统、更换传感器可解决多数问题;

拒绝恐慌消费:无需专赴“M站”,更别轻信“内部渠道解限”骗局。

谣言虽破,焦虑未消。当政策与民意碰撞,监管透明化与维修普惠化才是真正的解药。毕竟淘汰不该是老旧车辆的唯一归宿,让每一辆符合安全排放标准的车有路可走,才是汽车社会的应有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