芯片制裁升级? 中方手握反制“底牌”, 外媒: 直击要害!
- 2025-07-12 19:14:26
- 681
近期,美国在芯片产业上又传出要对中国升级制裁的消息,这一老套的“招数”再次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。据《环球时报》报道,美国媒体透露,美国已通知台积电、三星等半导体巨头,将撤销他们在中国内地使用美国技术的豁免权。若此消息属实,无疑标志着美国对华半导体产业制裁的进一步加剧。
美国此举,看似来势汹汹,实则暴露了其在国际竞争中的焦虑与无奈。长期以来,美国凭借在芯片技术领域的先发优势,试图通过技术封锁和制裁来遏制中国科技的发展。然而,这种霸权行径不仅违背了市场规律和国际经贸规则,也难以阻挡中国科技前进的步伐。芯片制裁升级,但中方手握反制“底牌”!
美国内部对于这一制裁措施并非铁板一块。有部门提出该建议,却也遭遇了其他部门的强烈反对。反对者认为,限制半导体厂商在中国大陆使用美国技术,不仅无法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,反而可能促使中国在技术上实现更大突破。这种担忧并非没有道理,历史经验表明,外部压力往往能激发中国企业的创新活力和自主发展动力。从“两弹一星”到载人航天,从高铁技术到5G通信,中国在诸多领域都曾面临外部封锁,但最终都凭借自身的努力实现了突破和超越。
韩国方面对此次制裁升级消息尤为担忧。三星电子在中国拥有大量业务,仅西安工厂就承载了其NAND闪存产能总量的40%。一旦禁令实施,三星电子无疑将遭受沉重打击。短期来看,或许还能勉强维持运营,但从长期发展角度,其生存将面临巨大挑战。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国制裁措施的“双刃剑”效应,不仅会伤害中国企业,也会对美国及其盟友的相关产业造成反噬。
有人分析,美国此次放出制裁升级消息,可能只是虚晃一枪,意在在与中国的协商谈判中获取更多利益,比如在稀土等关键资源领域迫使中国让步。然而,美国这种如意算盘注定难以打响。中国在应对外部制裁方面,早已积累了丰富经验,也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进行反制。
北约公布的数据显示,在其盟国国防工业所需的12种关键材料中,有7种几乎被中国垄断。这些材料对于军用飞机、导弹、潜艇等武器装备的生产至关重要。以镓材料为例,它在全球先进雷达系统、导弹制导平台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,而中国控制着全世界总产量的98%。如果没有中国提供的这些关键材料,北约国家的国防工业将陷入瘫痪。这充分说明,在关键材料领域,中国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反制能力。外媒也纷纷表示:直击要害!
面对美国的芯片制裁升级威胁,中国无需惊慌失措。一方面,我们要坚定信心,继续加大自主研发和创新投入,加快国产替代技术的崛起。近年来,中国在芯片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,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逐步完善,我们有信心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,实现芯片产业的自主可控。另一方面,我们要充分利用自身在关键材料领域的优势,合理运用反制手段,让美国等国家认识到,制裁和封锁是行不通的,合作共赢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。
“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”美国在芯片产业上的霸权行径,违背了时代发展潮流,也损害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。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,同时积极推动国际合作,共同构建开放、公平、公正、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。在这场科技博弈中,中国必将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实力,化压力为动力,实现科技强国梦,为世界科技进步作出更大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