麦高登: 20年前, 中国“山寨手机”给非洲带来了什么?
- 2025-08-29 05:20:24
- 914
编者按:8月23日,以“重塑现代化:中国与全球南方”为主题的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(IPP)第十二届国际会议在广州五山校区召开。此次会议邀请到了来自中国、美国、英国、新加坡、印尼、泰国等国家的知名学者,通过跨领域、跨区域、跨文化的深入对话,就关乎“全球南方”国家未来发展的多个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。
会上,围绕21世纪初中国“山寨手机”发展的全球性意义,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荣休教授麦高登(GordonMathews)发表了题为“中国山寨手机如何引领非洲迈入互联网时代”的演讲,观察者网经主办方授权,整理并发布此文。
[文/麦高登,整理/观察者网唐晓甫]
我是做人类学研究的,因此更聚焦于一些微观话题。这篇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的“山寨手机”,涵盖了对香港、广州及多座非洲城市里非洲商贩,共计二十年的追踪数据,考察了中国“山寨手机”在21世纪初所发挥的独特作用。
首先,我们要承认中国在输出“山寨手机”的过程中,确实为全球南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益处。我们不能只从“山寨—侵权”的角度去评判“山寨手机”的作用。仅从这个角度出发,难免以偏概全、难以全面理解“山寨手机”的影响。
客观上,我们要承认“山寨手机”对全球南方带来的好处。以21世纪初为例,如果你在非洲各地旅行,就会发现非洲地区对外通讯十分困难,尤其在偏远山村,打电话既昂贵、话费高,又十分不方便,只有等到中国的手机企业及“山寨手机”涌入非洲市场,才在事实上为非洲与外界的沟通提供了便捷、有效的基础设施。
山寨机当年风靡全球
当然,无论是中国企业的原创手机还是“山寨手机”,这些年都在非洲市场获得了大量收益,同时“山寨手机”的崛起也伴随着法律层面的争议与诉讼。但是时至今日,非洲大陆已发生巨大变化,人们可以通过WhatsApp、微信等各类社交与信息沟通应用,免费与外界建立联系,非洲不再如当年般闭塞。
当前在肯尼亚已有80%的成人、在尼日利亚有60%的成人拥有智能手机,这一比例较以往明显提升。与此同时,随着过去25年里信息通信技术持续迭代,非洲市场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。
在智能手机时代早期,技术变革主要由美国、日本、韩国、欧洲的企业(如摩托罗拉、三星、诺基亚、索尼)主导,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手机企业成为主要的技术迭代力量,竞争格局也随之改变。在这方面诺基亚就是一个典型案例,它在手机行业里的地位在智能手机时代的格局中确实受到很大打击。
2009年我在乌干达时,就听一位当地手机经销商向我“投诉”,他卖的是诺基亚正品,但许多同行卖中国“山寨手机”,价格几乎与诺基亚正品持平,却更好卖。我们也看到那位经销商的店铺鲜有人光顾,而在他店铺旁边的街角,我看到中国“山寨手机”正在热卖。“山寨手机”定价相比于正版更低,客流至少是正品店的15倍。
当时这些“山寨”机型在功能上甚至已经超越诺基亚。而且在当地正版手机服务的费用远高于其他手机,所以“山寨手机”的进入显著改变了非洲手机市场的竞争格局。
早在2007年,就有另一位经销商对我说,我们骗不了消费者,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使用体验,我们既不能靠“只卖正品”的名头来糊弄他们,也不能卖“山寨手机”让他们轻易在产品质量上让步。
我们不能就因为它是“山寨手机”或者是“正版手机”,就给它贴标签,认为正版手机就是A级手机、“山寨手机”就是B级、劣级手机。多数“山寨手机”至少在短期内还是可靠可用的,而产品本身的好坏、用户体验都会影响客户的购买选择。
消费者即便在购买“山寨手机”的时候依旧有自己的偏好与选择。2008年我也买过一台B级“山寨手机”,虽然我觉得它续航略短,但整体使用体验并不逊于正版。而且像诺基亚6400这类正版机型极易被盗版,想做出类似的“山寨手机”并不难,技术壁垒并不高。
多位当地经销商也向我提到,在2008年左右,撒哈拉以南非洲很多国家确实偏好中国产的“山寨手机”。当然我们可以从外观、重量、品牌标识等细节入手对其真假进行甄别,也可以看其所用“模板”的出处。但是中国产“山寨手机”成本效益高、价格低廉,在当地,与韩国、日本的正品相比更具竞争力。
而且当地有不少用户只打算短期使用,例如只需要使用14天。在这种低价、短用的需求下,“山寨手机”更受青睐。我在广州看到过多款“山寨手机”,其中就包括盗版诺基亚的手机;我也见到过企业因盗版问题而面临诉讼。
为规避风险,有的厂商会更换品牌名称,或在设计上模仿其他正版机型(外形像苹果或其他品牌),在细分市场中寻找自己的定位。
总体上,中国的“山寨手机”在2009年约占30%的市场份额;到2010年前后,很多“山寨手机”仍源自中国。这使得当时的人们几乎将“山寨手机”等同于“中国山寨手机”,但随着“山寨手机”产能逐步转移到其他国家,中国手机也放弃了“山寨”路线,现在“山寨手机”已经不如当年那么火热,正版手机重新成为主流市场。
在非洲,现在“山寨手机”仍有一定的价格优势,比如在肯尼亚、尼日利亚这些海关腐败较为严重的国家,正品与“山寨手机”的通关都不算困难。“山寨手机”的通关率可达30%~35%,正品与“山寨”的甄别愈发困难,市场上存在大量苹果、三星以及部分中国品牌的高仿机型。
未来,“山寨手机”的这些优势可能会越来越小。2017年,传音已成为非洲市场份额最大的中国手机品牌,其整体市占率约为50%。许多非洲国家都能看到像传音这样成功的中国品牌。中国正品手机在非洲的售价不断走低、质量不断提升,以及中国对高仿产业的持续打击使“高仿时代”基本过去,其在非洲的市场份额预计将继续收缩。
传音已经主导了非洲市场
最后,我想用剩下的几分钟谈谈“高仿手机”的重要性。基于多年的研究,我认为这类高仿或假冒手机总体上对市场是有益的。它们确实存在盗用知识产权、损害购买正品消费者的利益等问题,但这种造假不会像假冒胰岛素那样直接伤害使用者;相反,它们推动了手机在非洲的普及。
全球约80%的人口并不富裕,难以承担智能手机的高成本,但为什么只有富裕人群才能使用智能手机呢?价格更低的中国高仿与“山寨手机”,让更多人,尤其是非洲用户,得以平等地使用智能手机。这种平等并非由当时某个经济大国通过某种宏大政策得以实现,而是中国通过供给高仿手机促成了这种“平等”。我认为,这可以被视为中国在21世纪早期对全球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。
当然,我们都知道,制造高仿品必然持续受到批评。正如我们开头时所提,苹果强烈主张必须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以推动技术进步。我也认同,若不保护知识产权,创新将受损。同时应看到,苹果如今是全球利润最高的公司,2024财年利润达940亿美元。此外这些公司也应考虑全球存在大量并不富裕的群体的现实,在我看来,技术不应因为正品售价过高而成为富人的特权。
现在我们编写经济学教材时,会更多在意仿造或山寨这些概念的经济和法律意义。但是一百年以后,当我们再编撰经济学教材时,我认为我们可能会更关注其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意义;或许书中会提到通过高仿与“山寨”智能手机,中国加速了智能手机在非洲乃至全球的普及。而这是中国对全球化的重要贡献:借由中国仿制的智能手机,全球化得以进一步下沉与扩展。所有中国人都应为此感到自豪。谢谢。
- 上一篇:郑佩佩儿子为妻子再次众筹医药费
- 下一篇:网友称武汉天空有巨大流星坠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