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手整治! 六部门联合打击恶意诋毁攻击乱象
- 2025-09-13 05:13:23
- 465
9月10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、中央社会工作部、中央网信办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公安部、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》,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。
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将集中整治非法牟利、夸大和虚假宣传、恶意诋毁攻击等网络乱象。重点整治问题主要包括:
一、非法牟利问题。例如,通过制作虚假图片、视频,捏造故事,炒作和散布涉车企负面话题,恶意解读汽车企业销量波动,攻击汽车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等,赚取网络流量,获取商业利益等。
二、夸大和虚假宣传问题。例如,对汽车、动力电池的性能、功能、质量、销售状况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,欺骗误导消费者等。
三、恶意诋毁攻击问题。例如,以遏制、打压竞争对手为目的,诋毁攻击汽车企业或者汽车产品,抹黑企业声誉或者商品声誉,对企业进行恶意投诉等。
《通知》强调,要通过组织企业自查、畅通举报渠道、深入分析研判,根据有关问题线索,强化汽车行业网络乱象处置力度。建立快速处置渠道,依法依约关闭并公开曝光一批参与汽车行业网络乱象的媒体账号。深挖网络乱象背后的公关公司、营销公司等代理方团队及购买其服务的汽车企业,依法打击惩治。
《通知》要求,各地工业和信息化、社会工作、网信、发展改革、公安、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联动。网络平台企业要深入开展自查自纠,加强对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等的网络水军、“黑嘴”的甄别管控,健全平台涉企侵权信息投诉举报、争议标签、一键关联辟谣内容等产品功能,防止虚假信息误导公众。行业协会要引导行业加强自律建设。汽车企业要深入开展自查,自觉抵制网络水军、“黑公关”“黑嘴”及“饭圈”粉丝等网络乱象。要形成合力,持续净化汽车行业网络舆论环境。
汽车行业网络乱象的整治,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强力监管和技术手段的支持,还需要压实企业主体责任,加强行业自律,形成多元共治的良好局面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同步启动“阳光营销倡议”,联合50家主流车企承诺“三不原则”:不参与任何形式的负面炒作、不采购黑公关服务、不纵容粉丝群体恶意攻击。通过共同承诺,车企们形成一种自律共识,相互监督,共同维护行业的良好形象。
网络平台在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微博、抖音、小红书等既是信息传播的载体,也是乱象滋生的主体。在过去,一些平台为了追求流量和利益,对汽车类账号的管理较为宽松,导致虚假信息、恶意攻击等内容在平台上肆意传播。如今,随着整治行动的推进,平台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纷纷加强对汽车类账号的管理,从“流量放任”转向“生态共建”。
此次整治不仅是对网络乱象的“外科手术”,更是对汽车产业竞争逻辑的“深层矫正”。当恶性竞争让位于技术创新,当流量博弈让位于用户价值,中国汽车才能真正摆脱“内卷陷阱”,在全球智能化竞争中建立“技术+口碑”的双重优势。随着六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常态化,一个 “以产品力说话、以创新力突围”的汽车新生态正在形成,这或许比整治本身更具深远意义。
9月10日,鸿蒙智行法务发文称,鸿蒙智行依法维权,打击恶意造谣、抹黑、诋毁、攻击鸿蒙智行的网络黑公关、网络水军。截至2025年9月10日,某文化传媒公司旗下4个MCN机构500余个账号、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25个MCN机构36个账号以及自媒体账号“爵爷爱车爱生活”“玩车情报”“钱佳明VIP”“智驾功德榜”“极寒聊电车”“老王说车”“赛华佗10” “范思哲” “消谣侠”“深圳智能王” “10G超级网络”“酒后提车”“芸姐z”“数码警官”“乐天派小羊Ai”“车易惠”“桂花糕”“足智多谋枫叶H9o”“牛奶诶”“気”“姑苏CJ社”等相关运营主体已被依法追究刑事、行政或民事法律责任。